華大污水“變廢為寶” 一噸水僅“賣”八毛錢
綠化澆花、沖廁、沖洗地面,還有人工湖、濕地的景觀補水等都大量耗水,若用自來水要3.30元/噸(加污水處理費),但在華僑大學廈門校區,這樣的水僅約0.8元/噸就可“買”到。
凈水器
昨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道溪帶領省人大考察組,專門考察了由廈門中聯環有限公司設計打造的華僑大學廈門校區污水及再生水處理工程,對這一將污水變廢為寶的工程給予高度評價,并建議進一步推廣。
“這一經驗,既環保又節約水資源,值得在全省高校率先推廣。”在參觀了華僑大學這一污水回收系統后,鄭道溪當場表示。
作為擁有福建省高校中首個、也是目前最大的中水處理系統的高校,在各地水價普遍面臨上漲趨勢、水資源緊缺的背景下,華僑大學這一將污水“變廢為寶”、“低價用水”的經驗引起了考察組的格外關注。
凈水機
確切地說,華僑大學的先行先試,其實也是“迫不得已”。因為至今,連接學校的市政管網仍未建成,這些污水若不處理,將給周邊環境帶來直接污染。
“為此,2004年華僑大學在規劃建設廈門校區之初,就明確規劃整合了基地原有濕地資源與中水技術,實現了校區的污水零排放。”華僑大學校方的有關負責人透露,污水及再生水處理工程是2006年建成投用,由中聯環有限公司采用先進的埋地式生態模擬組合技術和創新的EPC(項目總承包)管理新模式打造,總投資1500多萬元,設計日處理量4300噸。
直飲水機
而正是這條當初有幾分不得不走的路線,讓華僑大學“名利雙收”。
校方介紹,學校每天節約用水1800噸,每年可節約自來水達50萬噸以上。“今后隨著辦學規模擴大,效益也將更加明顯。”校方向考察組如此表示。
“此外,如果政府相關配套政策出臺,從自來水費代收的污水處理費予以返還,還可減輕一些負擔。”校方有關負責人如此表示。目前,學校仍按規定繳交相應的污水處理費。而對于這一園區來說,污水其實已自行消化,達到了零排放。
凈水機
“測算下來,每噸水成本大約在8毛錢,遠低于目前水價。”中聯環有限公司董事長表示,這既解決了污水的出路,又節約了大量的自來水,創造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揭秘
0.8元“再造水”廈門經驗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內,一座72平方米的小建筑,卻像明星似的,吸引一批批前來取經的客人。
污水在綠地下悄悄回收
這里是污水變廢為寶的“大腦”所在。而指著周邊一片數千平方米的公園綠化,中聯環有限公司董事長俞義泉介紹說,學校所有的污水,就都被匯集然后“藏”在綠地底下悄悄進行回收,“節地、節水、節能,也幾乎沒有臭味,沒有噪音”。
而經過這一埋藏在地底的巨大蓄水池“再造”的水源,進入了一條綠色的管道,然后被送到廁所、綠地等。因此,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內的廁所,因為專門鋪設一條格外顯眼的綠色管道,十分與眾不同。
“而一旦污水源不足,比如寒暑假,學校污水排放量大大減少,自來水就直接補充到蓄水池里。”俞義泉表示,這可確保“中 水”資源穩定供應。
年節約水費超200萬
這一模式到底經濟效益如何?以2010年下半年為例,華僑大學廈門校區日均自來水用量約1430噸,每天變廢為寶的水,就高達1800噸。“用1430噸水,卻能回收1800噸,主要是廁所里的水,一天內可實現多次回收利用。”俞義泉解釋。
按照目前的廈門水價,1800噸水,每天約需支付超6000元的水費,一年超過200萬元。而現在這一“再造水”工程,除了前期投入,華僑大學廈門校區,每年約需支付27萬元的電費、28萬元的維護費。
凈水器
采用生物降解技術
“這污水及再生水處理模式,采用生物降解、超濾膜等前沿環保技術”,話鋒一轉,俞義泉表示,公司創新的管理模式更可讓業主“省錢,省心”,即公司提供前期規劃、設計、設備采購、施工建設到設備安裝、調試運營、后續維護等,實行全產業鏈“一條龍”服務,以避免傳統模式各環節分離,導致責任不清、互相扯皮等問題發生。
導報記者注意到,在華僑大學率先采納中聯環這一污水處理模式后,目前僅廈門,這一模式已推廣到包括鼓浪嶼、廈門大學、廈門理工學院、廈門國家會計學院、瑞景公園等數十個重點工程,在全國已完成類似工程超200個。同時,中聯環的這一“廈門經驗”,受到了國家、省、市領導的重視與關注。
香港益能凈水機、
凈水器、
凈水器十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