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家住東莞市南城運輸公司生活小區A幢的余女士反映,家中的自來水里流出很多小蟲子,非常嚇人。
中國水協專家透露,目前我國每年因飲水引起的致病、死亡的直接損失已經超過當年GDP的1%。但時至今日,全國多數的自來水廠仍在沿用百年前的工藝進行加工……
加工沿用百年前技術
100多年前的l902年,比利時開始采用氯氣(簡單說就是用漂白粉)來消毒飲用水。氯氣可以穿透細菌的細胞壁與細胞內部的酶發生作用,破壞酶的功能,達到殺菌的作用。氯的作用解決了飲用水中的生物污染,制止了當時水致傳染病的流行,造就了現代水工業,產生了流入千家萬戶的自來水。
全國給水深度處理研究會理事長王占生表示:“我國現在99%的自來水廠用的仍然是100年前的常規工藝。”在目前中國城市水廠中,基本水處理流程為:原水→一級泵房→加藥→絮凝池→沉淀或澄清池+濾池→消毒清水池→二級泵房→用戶。
其中涉及三個處理工藝,簡稱為“老三段”:絮凝(加聚合氯化鋁)、過濾(石英沙,卵石)、消毒(加氯氣或漂白粉)。這些傳統工藝主要是去除水源中的懸浮物、膠體雜質和細菌,針對的是受輕度污染的Ⅱ類水質。
國內水廠經過常規工藝凈化處理的只是原水中的微生物,對溶解性有機物去除能力相對不足,而且過量加氯消毒所形成的余氯殘留本身還形成了“三致物質”(致癌、致畸、致突變)。
即使是針對微生物,常規氯消毒工藝也不能有效滅活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傳統的監測手段也無法有效監測出水中這兩種生物的信息。
衛生部一份檢測報告稱,根據現有的檢測技術,發現水中有2221種有機化合物,在飲用水中發現有756種,其中有20種致癌物,23種可疑致癌物,18種促癌物和56種致突變物。
水質標準20年未修訂
面對節節下滑的水源水質,百年不變的常規工藝何以能使出廠水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呢?
內地長期使用的飲用水標準是1984年制定,1985年執行。正是根據這個標準,建設部近些年測定地方水廠濁度、余氯、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4項合格率超過98%。
不過,這4項標準主要是微生物指標,可保證居民不發生水致傳染病,卻回避了有機物污染問題。有機物多了必然引起色、臭、味感官性能問題,水的口感變差,對這些變化感受最直接的是居民。于是許多地方紛紛上演了“水廠說水質合格而居民堅稱水被污染”的種種沖突。
“飲用水標準,應該說5年一修訂,而我們整整20年不修訂。”王占生說。
造成飲用水標準多年不變這種局面的一個原因是部委間的溝通不暢。
1995年和1997年,衛生部和建設部曾兩次聯合組織力量對飲用水水質標準進行修訂,并上報到當時的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但均因未能協調一致而擱置。
2007年7月1日,國家頒布了新的飲用水水質標準,檢測指標從35項提高到了106項。但讓人擔慮的是,目前除了北京等個別超大城市外,絕大部分城市沒有檢測106項指標的能力。
輸水途徑二次嚴重污染
即使水廠出水處檢測合格,但在輸送過程中,還發生著嚴重的二次污染。
建設部提供的一個數據顯示,國內城市供水管網中有32.8%主干管存在材質低劣問題。20世紀60~80年代大量使用的連續澆鑄的灰口鑄鐵管,其接口多數為石棉水泥。水泥接縫用的瀝青中含有多種致癌的化學物質,導致水中苯類、揮發性酚類和放射性等指標增大。
另一個數據是,國內城市供水管網有37%的主干管存在嚴重老化問題,鋪設時間大多在50年以上,長期超限運行,年久失修,使得管道內壁銹蝕、結垢嚴重。
中國大部分城市供水系統不像發達國家,不是一根管子直達居民家里,而是水進入小區后就蓄到水池或水箱,然后再加壓,再用子管道分送給居民。而小區水池因常年未清洗、消毒或未加蓋加鎖,雨水和異物進入水箱內,泥沙堆積,有害藻類滋生。死老鼠、破爛物品、鐵銹和脫落的防銹漆皮、蟲蟻尸體漂浮等狀況時常出現。
國內一般對自來水的常規處理就是煮沸燒開,但一旦自來水中存在污染物,對一般居民的影響就避無可避。根據國際健康醫學的研究,水中污染物是通過多種渠道進入體內的:人類身體所吸收的水中揮發性物質有l/3經口進入(包括飲水和食物)。有l/3經過淋浴時由皮膚吸入,1/3在洗滌或洗浴時通過呼吸進入。即至少有超過l/2的水中污染物通過皮膚和呼吸進入體內。
瓶裝礦泉水也不安全
那么放棄自來水,改飲用桶裝水與礦泉水是否安全?天然礦泉水水質標準是1995年制定的,飲用瓶裝水水質標準是1998年制定的,這些標準并沒有達到現在新的2007年飲用水標準。
目前國內市場銷售的一些礦物質水的水源水本身富含溴化物。在凈化程序上,廠家大量使用臭氧進行殺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一種副產物——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定為2b級的潛在致癌物:溴酸鹽。長期飲用含有微量溴酸鹽的飲用水,將有可能增加癌癥的患病率。中國的礦泉水標準中,一直以來都沒有“溴酸鹽”的標準。2006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技師岳銀玲等人,對北京超市中瓶裝礦泉水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有兩種瓶裝礦泉水的“溴酸鹽”含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保局所規定的飲水最高允許濃度。其中一種的含量,幾乎是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保局規定最大容許濃度的5倍。
據悉,我國目前已基本初定礦泉水的溴酸鹽濃度應低于0.01毫克/升,和國家飲用水標準一致。
家用凈水器的好處
1、比自來水、開水更干凈。
隨著工農業生產和生活污水對水源污染的日益加劇,許多成分復雜的有機化合物、重金屬、農藥等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水體,水廠傳統的氯消毒方法所產生的余氯及副產物對人體的危害也為人們所認知。開水只是殺滅了細菌和部分病毒,且其尸體仍存在水中,燒開的水可使少部分水垢析出,無法去除水中的重金屬、無機鹽、有機化學物。值得說明的是,如果將含有亞硝酸鹽的水燒開后,其亞硝酸鹽含量會增高。
2、比桶裝水省錢、省事、省心
桶裝水的二次污染,假冒偽劣、"回收桶"、"黑心桶"、訂水等水不便,價格昂貴,應用范圍狹小等問題,越來越突出,甚至使許多消費者不敢購買。
使用家用凈水器造健康水,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是當前理想的凈水方式,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家用凈水器的分類
大家在選購凈水器的時候,總會被眼花繚亂的產品搞的不知所錯。有的叫超濾技術,有的叫反滲透技術,又是直飲水機(直飲水機包括超濾和反滲透兩種)又是純凈水機。
但凡種種,總歸是弄得我們普通消費者,有點暈頭轉向。在這里,我給各位關心飲水的朋友大致區分一下,方便以后選擇。
首先,凈水器概念過于龐大,嚴格的說能把水凈化的都叫做凈水器。只是不同技術的過濾精度不同。也正因為這樣所被賦予的稱呼就有所不同了。按照過濾級別來說,家用凈水器基本應該分為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四個級別。
1.微濾
該技術比較早在19世紀初期提出理論概念,到1947年世界上幾個大國家相繼開始生產微濾膜。到現在微濾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和普及,過濾孔徑從0.5-10微米不等。因此以這種濾膜技術為主的凈水器,都可稱之為微濾凈水器。
常見的微濾應用在家用小型凈水設備中最多的最廣泛的是陶或陶瓷過濾元件、聚丙烯熔噴棉(1-5微米)、繞線濾芯等等
市面上常見有2-3級,以陶瓷濾芯為核心技術或者以PP棉配合活性炭吸附凈化技術的凈水器都可以歸類到微濾凈水器中。這類凈水器屬于小型水處理設備入門級產品,對于原水水質良好的地區可以應用,價格便宜。在我國南方地區很受大眾的歡迎,這也和當地水質較軟有很大的關系。
2.超濾
超濾是一種膜分離技術,能將溶液凈化、分離或者濃縮。超濾是介于微濾和納濾之間的一種膜,過濾孔徑范圍為0.05微米—1納米(接近納濾)。超濾的典型應用是從溶液中分離大分子物質(如細菌和膠體)。目前小型家用的超濾膜多為中空纖維型,相加比比較高。配合PP棉做前級處理,活性炭做吸附處理,經過超濾的微孔過濾,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大部分細菌、泥沙、鐵銹、微生物、膠體等等。因此,比較適用于沒有重金屬和有機化學污染的原水處理。
常見配置有
3+1超濾配置:PP棉+顆粒活性炭+壓縮活性炭+超濾膜。
3+2超濾配置:PP棉+顆粒活性炭+壓縮活性炭+超濾膜+后置活性炭。
3+3超濾配置:PP棉+顆粒活性炭+壓縮活性炭+超濾膜+功能元件(如遠紅外、礦化、磁化等)+后置活性炭。
3.納濾
其實納濾技術的研究要晚于反滲透RO膜的研制。因此到目前為止納濾技術相比其他技術稍稍顯得不夠成熟,因此盡管這種技術是最符合民用設備普及推廣但是由于研發技術和生產的諸多因素。一直沒有迅速的發展起來。而且就目前市面可見的納濾機器很少,且多少存在技術缺陷,在這里就不做過多說明,只作為參考了解。
4.反滲透技術(RO膜元件)
反滲透實際源于滲透一詞,早在1748年就有科學家通過動物膜的實驗首次證明了滲透現象。經過歷時兩百多年的研究發展,滲透現象被合理的利用。通常情況下,滲透現象發生在,低濃度溶液通過滲透膜向高濃度溶液一方滲透。反過來利用后就是在高濃度溶液一方加壓后高濃度溶液就會通過滲透膜向低濃度溶液滲透,滲透的物質為水。因此就達到了將水和水中的物質分離的效果,也就是水凈化的過程了。
當然這一原理的應用就決定了利用反滲透的機器首先要有足夠的壓力,成熟的解決辦法是給機器加裝增壓泵以提高反滲透壓力;而也因滲透分離出來的物質為了避免堵塞膜元件也就必須要進行清理,這也就有了廢液的排放問題。
因此,反滲透的應用目前家用設備中就是所說的純水機。
上面是從技術角度分類。比較清晰的可以知道各種技術對水的處理在什么位置上。
下面從市場的角度講下各種機器大致的區分。
我國對凈水器的分類或者叫做習慣稱呼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開始有凈水這個概念開始的。
早期的凈水就是用的微濾技術,因為工藝簡單,制造方便,因此普及比較迅速廣泛。幾乎如雨后春筍般在大江南北出現了各種品牌的凈水器。早期的凈水器多是用PP棉活性炭等技術進行進行簡單的吸附和過濾處理,來滿足大眾的需求。
相對高檔的都是進口的以陶瓷技術為主的微濾凈水器。而在當時,銷售的概念很強,對于耗材和售后服務方面的概念就相對薄弱。因此大家都趨利的心理比較多。很多非專業人士開始紛紛加入這個行業,共同來開辟這個龐大的市場。到后期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差異性越來越小,生存空間就越來越小。
很多商家開始改變形式,出現了引進國外成熟技術的桶裝水灌裝技術,買成品水。而對于水做為單獨生活必需品被隔離出來開始接受需要時間,在此間就有了另一個概念,就是在傳統桶裝水飲水機上加裝簡單過濾裝置,通常叫做凈水桶。這算是比較中國化得凈水器了,當然也很背廣大消費者接受。直至今日仍然可見于各大商場超市。
凈水器的這個稱呼一直沿用到現在,對于采用微濾技術凈水機的,凈水桶飲水機都是現在所稱的凈水器。
而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在同步提升,隨之而出現的就是能夠滿足更好高要求的機器。超濾技術的普及又帶來的了新的商機,雖然技術上有所提升,但是依然還被劃分在凈水器的范圍中。因此現在很多專業的叫成為超濾機,而對于大眾而言為了統一概念就也繼續冠以凈水器的名稱了。
后來,反滲透技術被引進,飲水進入了全新的概念,水可以做到純凈水的地步了。雖然也是凈化,但是為了在市場上作出區分。這次給以反滲透為核心技術的凈水器用上了更加技術和形象的名字,叫做純水機,原因就是出水時純凈水。
在純凈水機的叫法上還有幾個名字,比較學術的叫小型反滲透水處理設備,家用反滲透水處理設備。而為了更加具有洋文化的味道,利用大眾對進口產品的偏好,又冠以的RO機的稱號。其實這些名稱都對,只是對同一技術的不同叫法,因此在市場上看到這幾種叫法的機器其實都是純水機。
水的概念被強化了,水的重要性被大眾認可了,因此就有了各種各樣不同功能概念的水機出現。
直飲水機:最好理解,出水可以直接飲用的機器,就是直水飲機,由于技術原因,能做到直接飲用的技術很多,因此很多超濾機,純水機又都被叫做直水飲機。
不過現在對直飲水機又有了比較具體定位,就是利用超濾和反滲透技術與傳統飲水機技術結合,使水在被凈化后直接經過了加熱或制冷,最終消費者就只需要用杯子從飲水機接現成的水飲用。這一技術整合的產物更形象的叫做直飲水機、一體直飲水機。
能量機:其實這個名字主要是強調水的健康性,利用了人體需要有益礦物質的需求。
綜和上面的講解,我想其實容易分類整理。
凈水器:包含了現有的、微濾機(以PP活性炭為主,具備2-3級凈化功能的)、超濾機(以超濾技術為主,利用PP和活性炭技術做前級處理)、凈水桶+飲水機。
超濾機:就指主要以超濾技術為主的設備
純水機:主要以反滲透技術為主的設備。
直飲機:把超濾和反滲透歸類到一起,出水可以直接飲用的設備,或者凈化設備和飲水機一體的設備。
能量機:在超濾和反滲透技術上配合礦化技術的機器。
益能科技上門安裝益能能量凈水機,讓您和家人從此喝上放心水!關愛家人健康,從安全飲水開始, 香港益能國際有限公司www.loongarmada.com
安裝熱線13553878338 QQ 1157878478